manbet6月17日傍晚拍摄的合肥市庐阳区万象汇楼顶运动场。为给市民提供时尚、舒适的健身环境,庐阳区充分利用辖区大型商住、综合体等顶层空间,打造“空中版”全民健身广场,深受市民欢迎。记者 徐旻昊 摄
6月15日,肥西县上派镇“爱和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年人在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通讯员 陈家乐 摄
6月21日,在亳州市谯城区华佗广场,市民在晨练。近年来,亳州市积极打造市民“15分钟健身圈”,让群众享受健身快乐。 特约摄影 张延林 摄
6月18日,夏日炎炎,涡阳体育中心西馆开馆。这里人声鼎沸,篮球场上、乒乓球桌边、健身器材旁都是前来健身的市民。
“体育中心项目于2020年3月开工建设,总投资6.5亿元,占地265亩,建筑面积约9.4万平方米。”涡阳县体育中心项目负责人张达告诉记者,中心建了“五个一”:一座15000座体育场、一栋七层运动员公寓、一座6000座体育馆、一座1500座标准游泳池和一栋全民健身综合训练馆。“项目运营后,不仅可承办国家级体育赛事,还能为全县人民提供良好的健身休闲场所。”张达说。
“新一代的体育器材真高级,能看见自己的实时心率和消耗的卡路里。”带孩子锻炼的居民王五志说,“这里是城南新区,虽说新建小区很多,但健身场所较少,新开馆的体育中心离家很近,骑电动车要不了5分钟。”
“体育中心的场馆、室外健身设施全年开放不少于330天,每天免费或低收费开放不少于5小时manbet。”张达说,体育中心将打造成一个集合运动、公园、配套商服、会议展览等功能的城市体育服务中心综合体,更好地服务市民。
据涡阳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局长李仓玉介绍,去年6月,集博物馆、规划展览馆、城建档案馆、科技馆、图书馆、综合文化馆和全民健身馆7种功能于一体的涡阳文化艺术中心正式开放。其中,全民健身馆由一家私营企业承包运营权。运营负责人曹振告诉记者,目前每天有2000余人次来健身,暑期会更多。
根据亳州市发布的快乐健身行动实施方案,到2025年manbet,该市将新建全民健身步道260公里,实现城市功能、体育元素、文化旅游等连点成线、互联互通,实现县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
“推动体育协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常态化组织开展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游泳、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等群众喜爱的体育项目培训,建成市本级科学健身指导中心,指导各县区建设科学健身指导中心,开具个性化‘运动处方’。”亳州市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该市将实施学校体育设施安全隔离改造工程,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推行“一场两门、早晚两开”,规范有序地对外开放。新建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严格按开放条件设计和建设,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鼓励以购买服务方式,吸引社会力量运营管理。(记者 武长鹏 通讯员 蒋庆章)
记者近日走进淮北市相山区华松时代小区,看到铺着彩色地砖的小广场上双人漫步机、腹肌板、单双杠、扭腰器等健身器材一应俱全。
小广场原是一片荒废的草地,很少有人光顾。夏天杂草丛生、蚊虫孳生。今年3月,这里经整修后焕然一新,成了深受人们欢迎的健身小广场。每到傍晚时分,小区里的老人、孩子们都聚集在这里,健身、聊天,其乐融融。
“我每天早上送孙子上学后就来这里,扭扭腰、压压腿,身体好了,日子过得也有滋味。”居民吕先生对记者说。
健身小广场是“15分钟健身圈”项目,为实现项目全覆盖,相山区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全面腾退空间,利用背街小巷改造留下的“金角银边”,打造微型“健身房”。
“今年以来,已建成13个‘15分钟健身圈’项目。”相山区文化旅游体育局负责人告诉记者。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在第十四届全运会群众展演广场舞决赛中,淮北市相山区勇夺健身舞分项城市街道(社区)组一等奖。
“我们不断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持续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构建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广大居民的健康水平、生活品质和获得感均有提升。”相山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说。
“我们精心编制了淮北市《快乐健身行动方案》,聚焦群众关切的身边健身设施、健身步道、资源统筹等内容,提出针对性工作举措,以小切口、接地气的方式,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群众在行动中看到变化、见到成效、得到实惠,办人民满意的体育。”6月21日上午,在淮北市快乐健身行动新闻发布会上,淮北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局长胡家培说。
记者注意到,淮北市《快乐健身行动方案》主要解决“在哪里健身”“如何科学健身”“怎么激励健身”3个问题。该市将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奠定快乐健身设施基础;加强城市资源整合,拓展快乐健身运动空间;打造品牌赛事活动,营造快乐健身浓厚氛围;推广科学健身理念,筑牢快乐健身科学保障。(记者 丁贤飞)
“以前,我们找有篮球场的学校打篮球,现在家门口就能组队打篮球了。”近日,在马鞍山市当涂县太平府路东侧新建的一处“口袋运动场”内,篮球爱好者刘会明告诉记者。
这处“口袋运动场”是当涂县利用城区闲置地块打造而成的,面积约2000平方米,建有1个国标篮球场、2个篮球场(半场)、2个羽毛球场和6个乒乓球场地,为周边居民健身带来了极大便利。“我平时不太爱运动,现在运动场就在眼前,倒是激起我锻炼的兴趣。”家住附近的李海强说。
“口袋运动场”是当涂县打造的众多“口袋工程”之一。今年以来,该县实施城市更新三年攻坚行动,住建、规划等部门统筹联动,经过实地走访、勘察论证,梳理出41处闲置“边角地”。在广泛收集民生诉求和建议后,计划利用其中23处地块建设“口袋公园”、18处地块建设“口袋运动场”。
“‘快乐健身’暖民心行动启动后,我们整合城市空间资源,利用边角地、公园绿地、广场、老旧厂房等空闲资源,融入运动元素,配备健身设施,让‘城市边角地’变成集聚人气的健身‘微空间’。”当涂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王正方说。
在打造“口袋健身工程”的同时,当涂县启动城市健身步道“断头路”畅通工程,打通红绿灯阻隔,推动城市公园步道系统互联互通,逐步串起城市公共空间、历史文化节点、主要公共服务设施、重要居住片区、重要交通接驳点,连点成线,形成立体化步道网络,打造集交通、文化、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健身空间。
记者了解到,马鞍山市制定快乐健身行动方案,以群众身边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健身培训和赛事活动等为抓手,打造“15分钟健身圈”。
该市提出利用城市空闲地、老旧厂房以及可复合利用的文化娱乐、商业等资源,完善体育设施建设,加强城市空间资源整合利用。同时,完善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对已配备设施全面检修补配、升级改造。依托体育公园、山体公园、城市绿道,加快新建健身步道、登山步道、骑行步道manbet,到2025年末,市辖县100%建成小型体育馆、小型体育场、游泳设施、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体育公园;市辖区100%建成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体育公园等。(记者 贾克帅 通讯员 王沅霞)
6月18日20时,晚风吹散了燥热。铜陵市铜官区北斗星城附近铁路桥下,一处露天运动场上热火朝天,市民们在篮球场上、乒乓球台前、健身器材上挥洒汗水。
“铁路桥下建起运动场,这真是‘见缝插针’,这里环境好、设施多,使用免费,特别适合我们学生群体。”中考过后,16岁的钟诚告诉记者,他已和同学约好在这里打几场球。
铁路桥下的这个“带状”运动空间,已成为铜陵市的一个人气打卡点。蜿蜒于绿地之中的800米彩色沥青路,串联起篮球场、乒乓球场、儿童游乐区、健身器材区等场地,不同年龄段的市民都能找到适合的活动场所。在这里既可以健身又可“遛娃”,既聚人气又为市中心添了活力。
近年来,铜陵市在建设专门体育设施的同时,充分利用废旧码头、立交桥下、架空铁路专线旁、城市小区、乡村闲置用地等,“见缝插针”建设户外体育运动场地。目前,已建成1024条全民健身路径、23个全民健身广场、39个社区多功能运动球场及32个社区体育俱乐部等。
“让居民健身锻炼有地方、有氛围,今年我们将围绕快乐健身科学规划打造‘15分钟健身圈’。”铜陵市教体局群体科科长方磊表示,该市将结合行政区划、人口密度、服务半径等要素,今年在一县三区范围内再布局建设75个全民健身场地。
6月10日,铜官区在联盟社区广场举办体育健身展示培训暨体育民生工程宣传活动,通过开展活动形成崇尚健身、参与运动、增强体质、健康生活的浓厚氛围。
“推动快乐健身还要提升相关运动普及水平,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铜官区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说,该区在完善体育健身设施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全民健身工作开展。目前,已组建15个社区体育俱乐部、17个区级体育协会及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体育健身志愿服务深入175个小区。
下一步,铜陵市将按细化的方案加快推进75个健身场地建设,确保早建成、早投用、早显效;积极通过招引方式,引进特色体育运动设施和项目,更好地满足群众健身需求。“我们将多渠道开展‘旅游+体育’‘休闲+体育’等群众健身活动,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方磊说。(记者 刘洋 见习记者 许昊杰)
“原来锻炼身体就是在街上走走路,既单调也不安全,今年小区里新增了很多健身器材,还有乒乓球桌。现在不出小区就能打球健身,太方便了!”看着自家小区的健身设施逐步完善,黄山市休宁县居民黄先生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黄先生所住的小区,是休宁县首批完成“15分钟健身圈”体育设施改造提升项目的小区之一。像这样的改造提升项目,休宁县今年还将陆续建设10多处。
“除了推进乡镇、村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升级改造,开展小型体育场地建造等普惠工程manbet,我们还加强城市空间资源的整合利用,深挖城区、社区、乡镇的空闲地、边角地等,推动各类健身设施、各类公共活动场所共建共享。”休宁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局长汪海清介绍,为拓展居民健身空间,该县打造了集健身、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东湖“口袋公园”。此外,一条400米长的步道,也在万宁公园内部延展开来,让周边居民夜间散步有了新去处。
黄山市结合实施10项暖民心行动,加快推进“15分钟健身圈”民生实事建设工作,加强城市空间资源整合,利用城市空闲地、边角地等空间资源,以及可复合利用的人防、教育、商业等设施资源,以常住人口总量、结构、流动趋势为导向,根据区域特点、乡土特色和居民需求,配置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资源,并把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纳入社区和乡村服务体系,由乡镇(街道)负责健身设施的日常维护、保养和管理工作。
同时,黄山市启动城市健身步道“断头路”畅通工程,打通红绿灯阻隔,推动城市公园步道系统互联互通,逐步串起城市公共空间、历史文化节点manbet、旅游景区景点、主要公共服务设施、重要居住片区、重要交通接驳点等,连点成线,形成立体化步道网络,打造集交通、文化、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健身空间。
据了解,到2023年底,黄山市将新建及改扩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90块,新建全民健身步道50公里,全面完成居住小区和行政村现有健身设施的维修、改造和提升,以及未配建健身设施小区的配建工作,基本实现城乡居民身边健身设施全覆盖;到2025年,实现“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新建全民健身步道200公里,实现城市功能、体育元素、文化旅游等公共空间连点成线、互联互通,基本形成“城乡有统筹、健身有地方、运动有技能、活动有氛围”的全民健身新格局。(见习记者 方舢 记者 吴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