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bet日前,“汤山温泉杯”2019年全国健身瑜伽公开赛在江苏南京汤山开幕,来自全国的31支代表队和个人参赛者共计350余名健身瑜伽运动员参赛。邵 丹摄(人民视觉)
“今天你跳舞了吗?”、“瑜伽打卡,从今天开始”……在全动风潮席卷神州的当下manbet,传统健身房运动不再是“独宠”,更多的人选择瑜伽、舞蹈、搏击等小众运动,运动多样化已成大势所趋。《2019国民健康洞察报告》显示,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中国老百姓对于美好生活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对于健康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这些小众运动为何能得到大家的青睐?健身大市场的细分面临哪些新挑战?本报记者作了调查。
今年23岁的小程,有着8年健身锻炼的习惯。“我从15岁起,就开始有意识地健身塑形,大学时候经常去学校的健身房。”小程说,“但是工作后,就不再去了。”小程告诉记者,现在不去健身房最主要是因为没有时间。“下了班回到家经常已经晚上8点左右,再去健身房太折腾了。”小程说,“我现在只在家里练器械,也能起到同样的作用。”小程表示,健身房虽好,但对于身体素质、专业性和时间灵活性有一定要求,不如自己在家更方便。
除了时间不便,健身房的环境和器材老旧程度也成为人们取舍的标准。北京市民小张是一位普通白领,她表示,之前去的健身房人很多,经常一个器材很多人排队才能使用。“自己健身的时候,总有人在旁边看着,觉得很尴尬。”小张不好意思地笑笑,“而且人太多,场馆的空气流通差,有的器材老化程度比较高,健身体验变得越来越差。”小张认为,保证一个良好的健身环境是判断健身房质量的重要标准,但是现在很多健身房在基础设施和环境管理上有所欠缺,而找新的健身房又太麻烦,渐渐地就不再去健身房健身了。
举铁、跑步、卧推……曾经的健身房人满为患,但更多的人似乎只是跟风,健身没有明确的目标性。这种情况下,私教就成为了大多数人的首选。“去健身房不跟着私教练,去了也没什么意义。”北京市民小徐表示,一开始觉得虽然自己健身只是为了减肥,但是如果不报私教课,容易使用器材不当,发生意外。小徐告诉记者,她曾经花8500元报了健身房的私教课,一共30次上课机会,后来渐渐地就不去了。
北京某健身房私教小华告诉记者,去年以来,明显感觉到传统健身房的热潮在退去,想要吸引会员需要做更多的推广和销售,办了年卡的老学员来健身房的频率也下降。不是人们不爱动了,而是有新的项目在分流。
传统健身房热潮减退的背后,是老百姓对健康锻炼更加多元、细分、个性化。不再以跑步机上“论英雄”,而对瑜伽、舞蹈、搏击、击剑、滑水、帆船等多样化小众运动加以追捧,不同消费人群的偏好逐渐显现。
江苏姑娘小李是一位新手妈妈manbet,也是一位瑜伽运动爱好者。“一年前,我刚生完宝宝,产后身材恢复是我当时面临的一大难题。”小李表示,曾经她也选择去健身房锻炼,但后来体验了瑜伽课后,发现瑜伽对自己的身材恢复有更大的帮助,立刻付了瑜伽大班课一年2800元的训练费。谈及瑜伽的好处,小李满意地表示,自己不仅通过瑜伽恢复了产后身材,瑜伽还能起到缓解压力、增强自我认同感的作用,晨起锻炼也不占用下班时间,有助于自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而北京姑娘小韩更偏爱搏击运动。她表示,虽然搏击是男性运动,但是女性学习搏击更具有实用性。“一开始学习搏击也是为了减肥,后来就喜欢上了这门运动,不仅能锻炼身体,关键时刻更能防身。”小韩说,“我报了3个月的课程,课程内容丰富,有柔术、拳击、短棍等可供选择,多样化的运动方式也能更大地激发自身兴趣。”小韩认为,相比健身房健身,学习一门新的运动、掌握新技巧更有趣,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才是运动的乐趣所在。
小何是一名普通的上班族,每周有两个工作日的中午,她都会跟女同事们一起去单位附近的舞蹈俱乐部学习舞蹈。小何告诉记者,跳舞虽好,但就是学费太贵,环境太差。据记者了解,该舞蹈俱乐部最贵的私教一对一教学,一节课费用在500元到800元之间manbet,如果是主教练则一节课1000元。办一张一年的VIP银卡,则需要交2万元。小何表示,学费虽贵,如果环境、服务、售后等能够相匹配也能接受,但她跑了不少舞蹈俱乐部,都觉得场地太小、环境太差,一节课一个小时却要500元学费,实在学不起。
北京某舞蹈俱乐部负责人宋女士告诉记者,在北京繁华地段开一家舞蹈俱乐部所用的租金、电费、舞蹈教练的工资等是一笔惊人的开支,如果前期没有学员学费支持,则负担不起高昂的费用;如果基础设施、环境不好,就吸引不到更多的学员,容易陷进资金链断裂的危险中。
中国中等收入群体不断壮大,健身市场需求量不小。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健身房市场规模已达900亿元,预测2020年将有望达到1230亿元manbet。随着“互联网+”、小众运动的兴起,健身行业新业态也为整个健身市场提供了发展方向。
“网上健身”更便捷。依托网络的发展,以Keep为代表的互联网健身平台抢占先机,带动大众生活方式转变,健身逐渐成为社交平台上的热门话题。同时,一波健身达人也迅速蹿红,圈粉无数,明星效应凸显。“有氧+无氧”“三分靠练、七分靠吃”“24小时健身房”等健身方式、健身饮食概念、健身场所让人们应接不暇。大众由休闲运动开始转向更专业化健身。
按次收费更贴近消费者需求。由于传统健身房的前期投入成本过高,为迅速回笼资金,缓解经营压力,它们大多以预售年卡的方式向消费者提供服务。但随着运动健身人群正在产生分化,不同细分类型用户拥有不同的运动健身诉求和消费水平,不少新兴的健身品牌打出了“按次付费”的口号,以Shape塑健身为例,用户只需要49元左右就可以体验到Shape的课程。HOLOfit联合创始人柳欣指出,零售化的好处在于用户可以直接消耗课程,健身房会形成不错的财务模型。不过,这种模式需要依靠持续的优质课程内容体验,才能对用户形成黏性。
消费者的需求还带动健身周边产业快速成长。根据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发布的《2018线上运动消费趋势大数据报告》,伴随着全动健康热潮,年轻人运动健身意识提高,带动整体线上运动商品消费的增长。消费者购买运动装备更专业、多元,除了常规的运动和健身器材外,恢复性和辅助性运动商品购买量增加。以瑜伽为例,除了最基本的瑜伽服,瑜伽拉力带、瑜伽舒展器、瑜伽绳、瑜伽袜等运动器材产品都有较大的热度提升manbet。
健身热潮逐渐向二三线城市下沉。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健身不是新鲜事,健身房随处可见。数据显示,北京、上海俱乐部数量相当,在1300-1400家左右,上海工作室规模达到3556家,北京为3121家,竞争压力可想而知。由于开店成本较高,新兴健身房在一线城市完成初步布局、验证模式之后,正快速向二三线城市扩展。业内人士指出,健身房向二三线城市布局的好处在于健身房开店成本相对较低,用户有更多自由的时间,所以黏性和复购率会更高。这意味着更加广阔的待开发空间。(本报记者 孔德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