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bet锻炼神器?还是伤人凶器?社区健身亲历事件
栏目:户外知识 发布时间:2023-10-17 16:37:40

  manbet提起社区健身器材,大家第一印象就是人人都玩过的“空中漫步“、跷跷板、扭腰机,闲暇之余,舒展筋骨,简单实用。然而,当你稍加留神就会发现,这些针对成人打造的锻炼器材,10岁以下儿童的身影俨然成了主力军。

  1月29日下午四点,回家路过社区健身小公园,儿子兴奋不已manbet,一溜烟儿跑到“划船机”(又称健骑机)那里。放眼看去,一个小女孩正在那里玩耍,她的父母两人就站在器械旁边,我和媳妇放松了脚步。

  仅仅几秒时间,忽然听到“啊“的一声惨叫,媳妇箭步冲到儿子面前,只见他举起了血淋淋的左手,中指部分末尾一节已经血肉模糊了。顾不上找小女孩和他的家长理论,我们第一时间把孩子送医,根据医生的建议,先后辗转了三家医院,直到凌晨2点儿子全麻做手术,期间媳妇多次失声大哭,我也一次次的咒骂自己manbet。万幸的是医生说他的指骨正常,只是外观想恢复如初不可能了。

  3岁的儿子还什么都不懂,一只手吊着石膏,在家里还是像猴子一样四处玩耍,完全不知道日后可能要面对小伙伴的异样目光。

  懊恼之余,我一度以为这个事情只是个案,除了谴责自己以外,也只能以后倍加注意,但是当我打开电脑,搜索“健身器材伤人事件”时manbet,一则则意外事故触目惊心:

  2019年,广州新港街包先生10岁的孩子在小区健身设施被铁架回力碰伤导致大腿骨折;

  2018年8月,徐州一11岁女童攀爬云梯时与云梯一起倒下,造成腰部骨裂。

  2018年2月,武汉8岁女童在玩太极推揉器时被卡在器材上,抢救三个小时最终身亡;

  再一看,网上关于健身器材监管的文章和新闻视频从05年、08年到15年、18年层出不穷,仿佛一幕幕反复播放的人间悲剧。

  第一,毫无疑问主要责任在我们监护人自己。除了自己,没有人会对你的孩子如此上心。面对可能存在的危险,我们绝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器械旁的其他家长身上,这种侥幸心理,害的只能是自己的孩子!

  第二,看好自己的孩子,他/她既可能会受伤,也可能会不小心伤害到别人!儿童固然无法律常识,作为监护人,却有阻止被监护人伤害他人的义务。据后来了解,儿子被砸伤,源于那位小女孩跟儿子抢玩器械,儿子在一头,小女孩在另一头放下器械摆臂。如果后面找到他们,我要对他们说:“是的两位,我孩子整伤了,主要责任是在于我们,但是我也要给你们一个提醒:要知道,你们跟我们一样的心不在焉,这次受伤的是我家的孩子,但也完全可能是你们家的孩子!”

  第三,社区物业管理者。尽管这些器械大多是公益性质的,但是并不代表没有单位对它们的设立、维护负责,这个责任主要体现在基本的安全警示和器材维护两个方面。事后我去查看楼下器材的标识,简直令人震惊,大字小字,一个字都没有!有些社区的器材我知道是有的,但也只是小子标注“儿童需要成人陪同使用”,这显然是不够的。没有明显标识,大人习惯了孩子们嬉嬉闹闹玩耍的场景,警惕心自然会慢慢消解。之所以提到器材维护,是因为在缺胳膊短腿或者随时要倒的器械面前,即使是成人,受伤的新闻也是屡见不鲜!

  国家为了提高全民体质manbet、鼓励全民健身,投入了大量资金建设基础硬件设施。然而,基层管理单位往往只重视全民健身的形式,在安全意识上却过于淡薄,其实,挂个横幅喷几个字并不难,难的是是否用心去保护社区群众的人身安全。

  一、所有的大人一定要时刻注意,尽量让孩子远离健身器材,因为你每一次低头看手机的瞬间,可能孩子已经濒临险境;

  二、社区健身器材管理单位马上行动起来,悬挂或者张贴显著的“ 儿童危险,请勿靠近”标识,在日常工作中对损坏的器械做好维修。

  经历此事,万幸的是儿子的伤势不算太重,但是从此以后,我害怕再经过没有提示的健身器材,也恐惧再次听到儿童受伤的哭声。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37条第1款规定:“宾馆、商场manbet、银行、车站、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的管理人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26条规定:“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